01|第七届中新环境政策对话会在京举行
0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2024年5.3万件
03|“双碳司法创新”-上海首单Ⅱ类碳普惠减排量替代履行数十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04|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05|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06|462.5亿元!全国碳排放市场启动交易四周年
07|中器集团董事长张学旺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城管公众开放日活动7.15主场发布仪式
08|中器展台获瞩目,助力静安环保低碳实践
09|“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养生指南在此!
01新闻速览
第七届中新环境政策对话会在京举行
7月16日,第七届中国—新加坡环境政策对话会在京举行。中新环境政策对话会机制始于2015年,至今已举办七届。本次会议就固体废物
管理、碳市场、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科技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方介绍,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取得新的积极成效。中方愿同新方一道,
按照两国领导人战略指引,进一步深化既有合作,共同推动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取得成功,积极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推动塑料污染国际文书顺利达成,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方高度评价双方合作成果,表示愿在固体废物管理、核安全、环境科技等领域探讨进一步合作,并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加
强协调,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2024年5.3万件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等介绍“十四五”时期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
其中提到,“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
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
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双碳司法创新”-上海首单Ⅱ类碳普惠减排量替代履行数十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上海环境7月18日讯,上海市青浦区一企业因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经生态环境局与检察院推动,通过上海环交所购买Ⅰ类、Ⅱ类碳普惠减
排量共计2372吨,包括光伏发电、纯电动乘用车减排场景项目,履行16万余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此举为上海市首单采用Ⅱ类碳普惠减排量
(居民用电、电动车领域)替代生态修复的交易。
青浦区检察院近年深化“双碳”司法创新,累计引导企业认购3133吨碳汇,构建覆盖国际、国家及地方碳减排量的多元化修复体系。本次
交易突破传统“谁污染谁治理”模式,以“个人低碳行为积累+企业认购转化”实现环境修复“量化闭环”,打造“公益诉讼+碳交易”实践样本。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7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下半月(7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7月下半月,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长三角、汾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个别城市可能出现臭氧中
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仍为O3。新疆南部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
02政策解读
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7月20日《央视新闻》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
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今年上半年,我国绿色消费活力涌动,绿色生产力
加快培育,在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超过50辆是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消费增长较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超过140家钢铁
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我国绿色生产加速推进。
能耗更低,产业更绿。“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产业“含绿量”正在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产品正从“可选”变为“首选”,数据显示,超九成以旧换新家电订单都是一级能效产品。以消费升级为牵引,
带动着生产端的绿色转型。
用清洁的甲醇替代传统燃油、给船舶安上节能的风帆,绿色低碳正在成为船舶制造的“风向标”。目前,中国船企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超78%
的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眼下,石化化工、钢铁、船舶等27个工业重点行业领域正抓住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的机遇,加快
设备工艺更新,实现转型向绿。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覆盖食品、汽车和新材料等多个行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
比重超过20%。
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产业不断向绿、向新,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绿色发展底座。
03市场洞察
462.5亿元!全国碳排放市场启动交易四周年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启动4周年。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
462.5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经过4年发展,全国碳市场成功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高耗能产业纳入其中。三大行业纳入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
加上此前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我国强制性碳市场将覆盖80多亿吨的规模,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超六成,已经成为全球覆盖
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4年来,这一制度性创新平台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逐步发挥出倒逼减排、引导绿色转型的关键作用。2025年是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4年,
也是多项改革举措落地的关键之年。市场扩围提速、法规机制健全、交易活跃度提升,绿色金融动能逐步释放,全国碳市场正朝着更加成熟、
规范、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和金融属性的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起步,今年3月首批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顺利完成登记并开展交易,截至2025年
7月15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约237.8万吨,累计成交额达2亿元,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持续取得新进展。
中器动态
中器集团董事长张学旺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城管公众开放日活动7.15主场发布仪式
7月15日第十届上海城管公众开放日活动隆重举行,中器集团董事长张学旺受邀参加主场发布仪式,获颁“城优十条”优商助企服务包,
携手共助打造有温度、有实效的营商环境。
中器展台获瞩目,助力静安环保低碳实践
7月16日,“临”感新生绿动未来——临汾路街道践行低碳环保主题倡议活动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飞麟、静安区委副书记
徐静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莅临中器展台指导,中器集团的咖啡渣系列及再生塑料衍生品,展示着从废弃物到生活美学的蜕变。
7月14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六周年之际,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启动“分类新时尚绿色共践行”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
中器作为“沪尚回收”企业参加活动,助力融合法治低碳等主题,推动绿色生活理念。
“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养生指南在此!
上海发布7月19日讯,7月20日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仅30天,成为“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专家解释,三伏时长由传统历法推算,
与高温强度无必然关联。俗话说“热在三伏”,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