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累计成交额478.26 亿元!
2025-09-30来源:

导读

01|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02|李强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中国将积极推动全球发展绿色转型,并宣布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
03|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
0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天津市、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05|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
06|《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中英文版同步发布
07|北京市副市长文献一行莅临中器调研考察,共探餐厨废弃油脂协同治理新路径
08|作为绿色智造先锋,中器整装亮相带您直击工博会现场!
09|生物柴油的前世今生,您还没用上吗?  

78dcaa29-6844-4dfd-9e3d-4a9c18ee6a2e.jpg

01 新闻速览

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二要担当尽责,三要深化合作。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李强出席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中国将积极推动全球发展绿色转型,并宣布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伊拉克总统拉希德等多国元首以及30多国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
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2021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着眼人类社会最广泛利益,呼吁各方做到“六个坚持”,为推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这一重要倡议的落实机制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李强指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支持联合国通过改革提高效率和履职能力,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方将与联合国建立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会后,双方签署《关于在上海设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合作意向声明》。
与会各方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高度评价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由衷赞赏中方在世贸组织改革进程中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欢迎中方提出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新举措。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9月24日在上海举行。陈吉宁等上海、湖北、生态环境部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欧盟委员会及联合国相关领导在开幕式上现场或通过视频致辞。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碳市场建设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会议指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当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日益增强的共同关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更好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主论坛还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本次大会以“完善碳定价机制,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聚焦中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成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格局、国际绿色合作与创新等议题,汇聚全球绿色发展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业界代表展开交流探讨、深化国际合作,发布建设成果与前沿研究,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天津市、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9月22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天津市、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孙金龙分别来到天津港调研“智慧零碳”码头建设进展,来到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生产流程和环保措施落实等情况,来到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部调研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情况,来到天津市津南区会馆村,现场察看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孙金龙来到上海市调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调要持续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强化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来到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调研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02 政策解读

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根据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查评估,公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并适时更新”。制定《名录》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明确要求,对进一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强化对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从成分组成来看,这些物质包含有机物12种(类),重金属及无机化合物6种(类)。从危害来看,这些物质均为固有危害性较大的物质,且易于留存于土壤环境中,对水生生物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对人体可产生致癌、致突变或生殖毒性效应以及其他高危害特性。
从行业来看,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这些物质共涉及一级行业分类3类,分别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涉及二级行业分类22类;涉及三级行业分类69类;涉及四级行业分类177类。
《名录》的编制工作按照“该管”的原则,考虑这些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基于《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含第一批和第二批)收录的40种(类)物质作为筛选基础。进而,按照“能管”的原则,综合考虑相关化学物质管控标准、检测方法成熟度、是否具有水或大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筛选出18种(类)物质纳入《名录》,包括:镉及镉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汞及汞化合物、铅及铅化合物、砷及砷化合物、氰化物、1,1-二氯乙烯、1,2-二氯丙烷、苯、二氯甲烷、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2,4-二硝基甲苯、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
下一步,将认真抓好《名录》的后续解读工作,持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不断提升土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防控水平。
  
03 市场洞察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中英文版同步发布

为促进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并于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系统总结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市场建设运行成效,展望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是继2024年报告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最新进展情况报告。
一、全国碳市场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低成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2024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初步建成,全国碳市场构建起多层级法规制度体系,为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首次扩大新纳入行业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对2025年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要求作出规定。新纳入三个行业的1334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已公布,碳排放相关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全面启动,企业账户开立工作稳步推进。此外,中国民用航空局也积极组织编制民航业碳排放核算核查指南,研究制定民航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方案,推动将民航业及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
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以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有序开展市场交易,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 亿元。
五、2024 年配额分配和清缴圆满完成截至2024年年底,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为99.98%,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共有28个省级地区100%完成履约工作,仅4家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足额履约,对于未按时足额清缴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各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按照《条例》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六、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稳步发展2024年8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正式受理项目和减排量登记申请。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已完成公示项目106个,其中29个项目完成登记;累计完成开户5975家,涵盖项目业主、重点排放单位、金融机构等法人组织。
七、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持续加强依托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建立“国家 - 省 - 市”三级联审监管机制,2024年度企业碳排放报告省、市两级审核发现问题数量相较上一年度减少约30%,企业排放报告的核查不符合项数量同比降低约24%,排放报告质量稳步提高。
八、全国碳市场数智化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信息网网站总计发布文章855篇,访问量接近237万人次;微信公众号总计发布文章780篇,分享5.2万余次,关注人数达到1.92万人,访问量达到64万人次;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围绕完善配额试算功能、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等完成20次系统升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就单向竞价交易方式、强化交易管理等累计优化功能198项;两系统累计受理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登记及交易账户信息变更3300余起,为市场主体提供业务咨询超3.2万次。
九、全国碳市场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围绕碳市场制度设计、市场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工作,中国通过开展双多边交流对话、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际谈判等方式,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十、全国碳市场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碳市场功能不断显现。
中国还将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多渠道气候务实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碳市场领域技术、方法、标准等方面的互认,推动基于自愿减排交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中器动态

北京市副市长文献一行莅临中器调研考察,共探餐厨废弃油脂协同治理新路径

北京市副市长文献一行莅临中器调研,高度认可餐厨废弃油脂一体化闭环运营上海模式。调研团相关领导相继表示,期望中器与京津冀地区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同步适配落地,为“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坚实而强劲的绿色动能。

95fe1980b59544809018f329b5728fe1.jpg

作为绿色智造先锋,中器整装亮相带您直击工博会现场!

作为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器与全球近3000家行业翘楚共汇交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展示智造创新成果,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躬逢其盛,共创未来!

523b8078d86918ac9733a4b688a7fe24.jpg

生物柴油的前世今生,您还没用上吗?

加油能省8万/年?这种“绿色油藏”你用了吗!企业减碳降本首选,揭秘领先中国产品。

851f37600aa6ce304a83f10d9c0812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