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01|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全体大会在沪举行
02|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全球首位!中国成为世界上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03|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04|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容环境质量市民评价结果出炉
05|定了!未来五年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06|《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新规正式发布,全面影响餐厅、商圈与环保产业
07|首次发布!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60个中国能源好物集中亮相!
08|中器亮相苏河左岸定向赛,打卡文脉线、解锁创新点。在汗水中凝聚共识,在交流里碰撞可能!
09|国四货车上海“扩圈”限行!除了淘汰旧车,我们还能怎么办?
10|早八,从一杯咖啡开始?通勤的精致感,也可以来自咖啡渣包的“零负担”
01 新闻速览
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全体大会在沪举行
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全体大会10月26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出席并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发布2025版《上海手册》。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以视频方式致辞。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市长拉詹德兰·安东尼、荷兰可持续建筑事务特使罗伯特·戴克斯特赫伊斯在会上致辞,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主任石垣和子发布《上海指数应用报告》。
陈吉宁表示,上海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现代化城市的上海范例。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加快绿色转型,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加强城市公园和湿地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世界城市日秉承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重点展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交流经验做法、分享实践成果、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全球首位!中国成为世界上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10月23日-25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省苏州市共同举办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论坛上,来自亚洲、澳洲、美洲、欧洲的16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国际零碳零废城市发展联盟”。联盟致力于推动城市实现“净零排放”与“无废城市”协同发展目标,搭建政策对话、技术合作、能力建设、产业联动与投融资对接的平台,助力全球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联盟的愿景是建设一个由全球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净零和无废未来城市共同体”,在气候治理、循环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全球联动与系统变革。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2030苏州愿景》、中国能源好物及《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等系列成果,并举办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变革路》主题展览,全方位展示了我国能源转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和国际合作成果,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文件旨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行业信用共建,到2027年底,能源行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显著提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高效运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强,信用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制定行动方案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能源法和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二是深化能源行业信用工作的必然要求,三是治理行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四是统筹行业信用共建的必然要求。
二、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包括八个方面内容:工作原则与目标、健全信用体系、夯实数据基础、实施激励和惩戒、加强监管和治理、创新信用建设、深化信用应用、加强组织实施等。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阶段,按照行动方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法依规扎实工作,务求取得实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制度。二是加强系统保障。三是深化监管应用。四是推进创新探索。
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容环境质量市民评价结果出炉
近日,2025年上半年度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市民综合评价结果出炉。调查共获取市民评价样本72772份,调查对象涵盖普通市民、人大代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各类人群。综合得分为82.68分,较去年同期的81.85分有所上升。全市16个区评价均“良好”。在此基础上,有48个街镇评价为“优秀”;138个街镇评价为“良好”,占比为62.4%;其余15.8%的街镇评价为“尚可”。上海市容环境质量11项大类指标均达“良好”水平,其中“城市绿化环境”“城市水域环境”“工地环境”等指标提升幅度显著,折射出城市环境品质的扎实进步。
综合市民对市容环境质量现状做出的200余万个评价数据,好评率达到了85.2%,处于近三轮评价中的相对高点。
从一个个“美丽街区”的落成,到“千园之城”的实现,再到守序又充满“烟火气”的摊位、市集,还有浦江两岸璀璨的光影艺术,上海正以高质量市容环境为目标,让“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从蓝图变为实景。
02 政策解读
定了!未来五年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建议》作为国家部署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号,在多个领域明确环保行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工业:转型攻坚,率先破局
工业领域被赋予“率先达峰”的重任。规划明确将构建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成为主战场——碳排放核算范围划定、数据系统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线改造,一系列举措正密集落地。
能源结构变革同步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双轨并行。工业电气化水平提升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将重塑工业用能生态。
二、碳市场:扩容增效,机制升级
2025年3月,全国碳市场迎来历史性扩容——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正式纳入,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28亿吨,成交额突破498.3亿元。
“十五五”期间碳市场将向“有偿分配+总量控制”模式深度转型:
2027年,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基本纳入管控,自愿减排市场覆盖重点领域;
2030年,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结合的市场体系。
碳汇交易机制亦将完善,竹林、湿地碳汇开发提速,森林、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同步建立。
三、交通与建筑:绿色重塑,系统变革
交通领域以“零排放”为愿景:
新能源车船、电力机车、港口岸电加速普及;
城市公交全面电动化,公路充电网络密集铺开;
车网互动、氢能重卡、电动船舶等关键技术集中攻关。
建筑领域则聚焦全链条降碳: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升级,绿色建造模式推广;
能耗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
“公交+慢行”绿色出行系统成为城市标配。
四、双控制度:精准管控,机制创新
碳排放双控制度成为“十五五”政策体系核心。重大转变在于:碳排放强度降低取代能耗强度,正式成为约束性指标。制度实施采用分级管理、分类施策:
国家指标分解至各省,逐级压实责任;
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覆盖能源结构、碳汇能力、绿色转型等维度。
支撑体系同步构建——省市两级将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实现排放动态监测与目标预测;重点行业建立碳排放预警机制,对异常增长实施项目审批、碳市场管控等精准干预。
五、技术突破:创新引擎,决胜关键
绿色技术被赋予2030年贡献碳中和超60%的使命。攻关聚焦五大领域:
1.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提效降本,电网消纳技术突破;
2.氢能:2030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绿氢需求达500万吨,成为钢铁、化工零碳原料;
3.储能:电化学、机械、电磁储能技术并进,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加速产业化;
4.CCUS:从示范走向电力、钢铁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5.生物技术:微藻固碳潜力超10亿吨/年,生物制造推动“碳利用”减排。
“十五五”的五年,将是中国发展底色切换的关键窗口。从工厂车间的电气化改造到纵横交错的新能源充电网络,从实验室的绿氢技术突破到覆盖全国的碳预算管理——每一项政策背后,都是对传统增长逻辑的颠覆。
03 市场洞察
《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新规正式发布,全面影响餐厅、商圈与环保产业
为落实《上海市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沪府令18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本市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结合我市餐饮油烟管控实际需求,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沪环保防〔2018〕369号)进行了修订,新的版本《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沪环大气〔2025〕154号)现已正式发布。
本文件规定了餐饮服务单位的油烟捕集、油烟净化、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运行控制和台账记录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上海市建成区餐饮服务单位(含非经营性食堂)的油烟排放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新修订的技术规范具体有以下亮点内容:
1.拓展了餐饮服务单位的类别
顺应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油烟管控实际需求,完善了“餐饮服务单位”的术语定义,增加了专业网络订餐和社区食堂两个新型餐饮服务模式的类别。
2.完善了油烟捕集的技术要求
考虑到目前餐饮油烟普遍捕集效率不高、系统性设计缺位以及材质与风量标准模糊等问题,以及餐饮业态发展对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如商业综合体整体油烟通风的治理挑战、智能运行监控技术的发展等,本规范补充了厨房炉灶间排风量的计算要求、补风与排风平衡的要求以及系统变风量节能运行的技术建议。
3.增补了针对异味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技术指引
餐饮油烟不仅是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还包含300余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醛酮类、烷烃、芳香烃等),且餐饮企业密集分布于居民区,油烟异味直接影响居住环境质量。为填补管控缺口,进一步引导技术升级,本次规范的修订中增补了针对异味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技术指引。
4.提出了组合治理技术设施的适用场景建议
餐饮行业场景差异大,不同业态的油烟排放量、成分及排放特点差异显著,需针对性选择组合技术。附录B中提供了组合治理技术设施适用场景建议表,可为不同类型餐饮企业在技术组合和设备选型上提供指引。
5.完善了油烟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要求
明确了油烟净化设备宜配备具有运行状态监控、报警、记录和查询功能的系统或装置,实现对油烟净化设备及排风设备开启状态、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通过现场或远程控制,油烟净化设施的主要性能参数应在有效范围内运行。
完善了油烟净化设施维护保养频率。
针对静电式净化设备,提出了运维后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静电式餐饮油烟净化设备的净化模块宜采取集中清洗维保方式。
6.明确了室内循环净化油烟设备应用的必要条件
采用室内循环净化的油烟净化设备处理油烟污染物的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厨房以电能作为烹饪能源;
2)油烟经过吸(排)烟罩的局部排风,高效净化处理之后直接排入室内,对室内空气质量不产生影响;
3)保持厨房密闭,无未经过净化处理的排风排放。
7.引导商业综合体、餐饮集聚区等开展油烟深度集中治理工作
商业综合体、餐饮集聚区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优化餐饮服务单位布局,推荐开展油烟集中收集、集中净化、集中清洗运维、集中监控管理的集中治理模式。
前端商户采用一级油烟净化设施对大颗粒油烟分散净化处理后,通过集中收集后采用二级油烟净化设施、异味及VOCs净化设施等开展深度净化治理。
商业综合体、餐饮集聚区的经营管理单位集中开展净化设施清洗运维和油污、失效物料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开展净化设备关键运行参数监控,做好净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中器动态
首次发布!60个中国能源好物集中亮相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10月23~25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召开,论坛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其中,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科技创新、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能源输配、智慧能源数字化应用”五大板块,首次推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能源好物。

中器亮相苏河左岸定向赛,打卡文脉线、解锁创新点。在汗水中凝聚共识,在交流里碰撞可能!
一条苏河,半座城史;从工业摇篮到生态长廊,以绿色可持续走出去,中器在行动!

国四货车上海“扩圈”限行!除了淘汰旧车,我们还能怎么办?
紧急通知,事关油价!告别被动限行,开启主动选择!
革新油品,以尖端技术打造绿色新燃料,降本增效助力碳循环!中器守护,驭变于新,行稳致远!

早八,从一杯咖啡开始?通勤的精致感,也可以来自咖啡渣包的“零负担”
陪伴出行或是装点家居,自带咖啡香气,化身「移动咖啡馆」,工作灵感UP!让环保成为看得见的格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