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01|B24在舰船上长期运行的可行性被证实
02|“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五个新”
03|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04|上海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创造多个第一,拿下欧盟绿色通行证,减碳率达80%
05|上海向装修垃圾“宣战”,指引明确装修人义务和实行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
06|上海碳市场2024履约周期成交1.33亿元!中国碳市场大会9月24日在沪举行,市民可助力大会实现碳中和!
07|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亮点聚焦!中器集团张学旺董事长特邀参会!
08|倒计时1天|中器受邀参加2025中国工博会!
09|娇俏在专业面前,不值一提?
10|当城市“唤醒师”遇上环保“主理人”
01 新闻速览
B24在舰船上长期运行的可行性被证实
全球海洋脱碳中心(GCMD)于9月18日发布了“Lotus项目”成果,首次系统评估了生物燃料长期使用对船舶运营的影响。该试验由 GCMD 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于2024年5月联合启动,在一艘纯汽车和卡车运输船(PCTC)上开展,为期六个月,持续使用B24混合燃料(24% 脂肪酸甲酯与极低硫燃料油)。
试验结果显示,发动机性能与使用传统VLSFO相当,未发现异常磨损或沉积,燃料储存六个月虽酸值上升,但仍符合 ISO 8217 规范,且无微生物生长。原始设备制造商确认发动机与B24的兼容性,只要遵循合理的维护与操作流程,不会显著增加运营成本。
研究结果为扩大生物燃料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表明其是航运脱碳的现实选择。生物燃料是推动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该项目成果将为行业加速采用提供信心。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五个新”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具体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以来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
五是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力争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9月21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推动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重点行业污染减排持续深化;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不断显现;提升交通运输清洁化水平,移动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健全制度机制和预案,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更加高效;夯实大气治理基础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推进美丽蓝天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科学运用正确的方法策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气环境治理之路,努力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三是坚持科学系统施治的工作方法;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路径。
上海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创造多个第一,拿下欧盟绿色通行证,减碳率达80%
近日,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迎来重大里程碑,目前已取得原料供应、甲醇生产和贸易储运加注ISCC EU与PLUS全流程双认证证书,意味着加注项目生产的绿色甲醇,准许进入欧盟市场,还能帮助上海港规避贸易风险并参与碳减排交易,相当于沪产绿色甲醇拿到了参与全球竞争的绿色通行证。该项目是上海市首个本地绿色甲醇产能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制备绿色甲醇产能规模最大项目,同时成为全球以单一城市湿垃圾等废弃物资源为原料制备绿色甲醇的单体规模最大项目。
据介绍,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甲醇路线,以上海市城市湿垃圾、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产生的绿色生物天然气为原料,引入上海化工区3台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绿电,采用质量平衡法,依托华谊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的制气装置。与常规的化石燃料制备甲醇路线相比,该项目平均碳排放强度减碳率高达80%,能够满足上海港国际航运船舶对绿色燃料的加注需求,有力地推动和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制备工艺和项目建设只是绿色甲醇商业化的第一步,拿下全球市场的通行认证才是上海港加注能力的“金字招牌”。
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投产并计划于2026年春节前完成上海本地绿色甲醇的上海港首单加注。
02 政策解读
上海向装修垃圾“宣战”,指引明确装修人义务和实行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
2025年3月15日施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的决定》,随即2025年5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上海市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分拣残渣零填埋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控制填埋总量、管控垃圾品质、分区实现目标”的思路,全市2025年底前实现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分拣残渣近零填埋,2026年底前实现零填埋。
为进一步强化全过程管理,2025年9月11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正式印发《上海市装修垃圾规范投放及处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明确,装修人有义务将装修垃圾投放至依法依规依约设置的或政府指定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并应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直接向收运单位支付装修垃圾清运费。
一、指引提出在装修过程中会产生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和生活垃圾三大类垃圾,产生的大件垃圾可参照装修垃圾进行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旧衣物、油漆桶、废电池、水桶、涂料刷、餐盒等,则应与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分开投放,投至对应的生活垃圾投放容器内,单独进行回收。装修时产生的废灯管、废电池、油漆及油漆桶等属于有害垃圾,应该与装修垃圾分类收集。
二、指引将产生装修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统称为装修人,并规定装修人须履行以下三项法定义务:
1.如有物业企业提供物业服务,装修人应当事先告知物业企业,并与物业企业签订《装饰装修管理协议》;
2.装修人应当将装修垃圾投放至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依法依规依约设置的或者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指定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
3.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装修人应当直接向收运单位支付装修垃圾清运费。如向收运单位直接支付清运费有困难的,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转交清运费。
三、装修人可通过线上、线下预约方式,预约清运装修垃圾。
线上预约方面,指引要求各区逐步建设完善区级装修垃圾线上预约清运平台,并推动区级平台接入“随申办市民云”区级旗舰店和“随申办市民云”绿化市容服务专区。装修人可根据区级平台指引,与收运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做好衔接,开展预约清运。
线下预约方面,指引规定,使用封闭厢房或《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约定采用公用的专用回收箱模式的,可以由物业企业预约;使用自用的专用回收箱或临时交付模式的,则由装修人预约。
四、计费方面,指引表示,上海市推行装修垃圾按袋、按箱、按车、按件计价,住宅小区装修人可在区级装修垃圾线上预约清运平台开展预约时,查询居住区装修垃圾清运服务价格,也可通过所在居住区装修垃圾堆放场所、生活垃圾厢房、社区公示栏或小区管理处等位置进行查询,或向街镇、区绿化市容部门问询装修垃圾收运单位和清运服务价格。
五、装修垃圾的投放的三种方式:一是投放至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即封闭厢房;二是投放至专用回收箱内;三是投放至临时交付点。
六、上海市实行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住宅小区由业主委托物业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受委托的物业企业为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设置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
2.不得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混入装修垃圾堆放场所;
3.保持装修垃圾堆放场所整洁,采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4.明确装修垃圾投放规范、投放时间、监督投诉方式等事项。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投放管理责任人必须设置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未履行此项义务的,将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03 市场洞察
上海碳市场2024履约周期成交1.33亿元!中国碳市场大会9月24日在沪举行,市民可助力大会实现碳中和!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消息,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定于9月24日在上海召开,大会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将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省市嘉宾参与。
一、上海碳市场连续12年100%履约,全国唯一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4履约周期,上海碳市场配额成交量179.64万吨,成交金额1.33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前,纳管单位全部完成配额履约清缴,使得上海碳市场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2年100%履约的市场。
上海市已修订发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制定了《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未来,上海碳市场将重点聚焦“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行动”“实施碳市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三大行动,推动上海碳市场深化改革创新,将上海碳市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
二、上海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指引
9月24日上午,大会将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主论坛环节将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围绕主题深入交流;下午将同步举行两场平行分论坛。
作为本届中国碳市场大会的举办地,上海深度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大会赋予“碳中和”核心标签。
今年7月,《上海市大型活动碳中和工作指引》正式发布,本届大会是上海首个严格依照该指引推进的大型活动碳中和示范项目。从筹备到举办的全流程中,减碳措施贯穿始终,优先选用可循环低碳会议物料、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会场照明、空调等设备均采用节能型号,积极鼓励参会嘉宾选择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将低碳理念落到实处。
三、市民可捐出碳减排量助力办会“碳中和”
为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绿色实践,上海还在碳普惠平台推出“绿碳领航,聚力同行!——千分助力中国碳市场大会碳中和”活动。市民可通过“随申办”APP进入碳普惠专区,使用1000分个人碳积分就可参与抽奖,1000分只要乘坐两次地铁就可以积攒。活动所汇集的全部碳积分,将对应等量的碳普惠减排量,用于抵消本次中国碳市场大会产生的碳排放,最终实现会议碳中和。
据环保部门介绍,今年6月全市碳普惠平台开通后,已经有20万用户,累计已减排10多万吨。
中器动态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亮点聚焦!中器集团张学旺董事长特邀参会!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中器集团董事长张学旺特受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双签邀请参会!
聚焦创新、深化合作,中器与全球制造精英共绘智造新未来!点击视频,亮点集结↓↓
倒计时1天|中器受邀参加2025中国工博会!
中器受邀参加2025中国工博会,共同助力环保,创享绿色未来!
娇俏在专业面前,不值一提?
真正的颜值天花板,是全神贯注的认真和一丝不苟的严谨。看专业如何让娇俏黯然失色,见证硬核力量带来的心动暴击!
当城市“唤醒师”遇上环保“主理人”
当这座城市还在沉睡,却有人……看似画风迥异,却共同守护着城市的洁净与温暖~